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返回书页 | 我的书架 | 手机阅读

龙腾小说吧 -> 其他类型 -> 《走出吴庄》

走出吴庄( 三)乡村闺蜜

上一页        返回目录        下一页

    <styletype=”text/css”>p{-bottoe-heght:120%;text-lgn:justfy;}p.western{font-fmly:”tmesnewromn”,serf;font-sze:10pt;}p.cjk{font-fmly:”宋体”;font-sze:10pt;}p.ctl{font-fmly:”tmesnewromn”,serf;font-sze:10pt;}</style><b>三</b>将近中秋,炎热还没有退。「请记住邮箱:ltxsba @ Gmail.com 无法打开网站可发任意内容找回最新地址」


    笼罩在吴庄上空的空气如同搅和了铅粉,黑沉沉压在人头顶。


    几场大雨之后使河滩的杂草变得更加葱茏繁茂,踩在噗叽噗叽的烂泥里垦荒更加艰难了。


    泥水常常象有什幺魔力一样吸住了铁锨,拔也拔不出来。


    这天早晨,天空仍哗哗啦啦持续着夜里的雨。


    高音喇叭里终于传出青年突击队员们停工休整的消息,陆文景一跃而起,嘴里情不自禁哼起了“我们欢呼,我们歌唱,祝愿哗哗雨气势磅礴……。


    ”她的弟弟钻在被窝里哼哼叽叽翻了个身,梦呓般喝斥她道:“篡改革命歌曲,是何居心!”陆文景的母亲一只手摁着肚,一只手拉风箱,灶口的炭火映出一张枯黄的脸。


    陆文景跳下地来就要替母亲烧火。


    她的母亲一到秋天就犯病,文景为今天能在家中帮帮母亲而高兴。


    “快,叫起文德来去捡院里的枣。


    ”母亲却拒绝她的帮助,痛惜地说:“一院的风落枣儿。


    卷在水中浸得太久就烂了。


    ”陆文景推门一看,院里到处是积水。


    她的父亲正披着个破塑料布在街门口捅水渠。


    被大雨冲刷下来的花红枣儿和树叶漂泊在一汪一汪的泥水里。


    望着这即将成熟的枣儿夭折在暴雨的打击中,陆文景束手无策地怔住了。


    “去年的卖枣钱还给文德扯了条裤子呢!”她娘在灶口自言自语。


    “社会主义好,社会主义好。


    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。


    买个饼子要粮票,扯尺布要布票,一个工分兑二毛,劳动一年打水漂……”“娘!”文景和弟弟异口同声制止母亲。


    “您怎幺尽给社会主义抹黑呢!”“你们到革委会告我去!娘正活得没兴头呢。


    一家子辛苦一年才开二十几块,这家没法儿当哩……。


    ”陆文景的弟弟陆文德钻出被窝,光着身子爬到窗口张望,瞧一瞧枣树上伸展了腰身的空落落的树枝,无可奈何地伸伸舌头,急忙穿衣下地,揪了个塑料布饭单顶在头上,就到院里去捡枣。


    这个五年级学生头大脖子细,瘦小得象个毛孩子,但也懂得只有把损失降到最低,才能安慰生病的母亲的心了。


    ※※※饭后,天空在泛白,淅淅沥沥的小雨变成了雨雾,老天要放晴了。


    隔壁的慧慧便来邀文景去南坡摘麻麻花。


    ——这是一种有着针状细叶的多年生植物,一丛一丛的碎叶中穿出苔来,花朵如同韭菜花一般。


    常常生在干坡荒岭上。


    在大葱缺乏的年月,老百姓往往用那花朵代替葱花炒饭、炝锅,味道野香野香奇特极了。龙腾小说 ltxsba @ gmail.com


    小时候,每到夏季,慧慧和文景叫上同学们常常去采摘。


    女娃们翻山越岭、隔着沟壑对话,纵情放歌。


    到回家时,彼此都有意外的收获,有的发现了草药半夏,准备卖给收购站;有的连根儿挖下火红的山丹花,带回移到自家院里;有的竟然在枯柳下发现了一堆雪白的蘑菇……。


    那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童年多快活哇。


    可自从中学毕业回来,尤其是加入青年突击队后,她们就累不堪言,再没有那清闲的时日了。


    身体的劳累困乏也罢,主要是心累。


    尽管自己小心谨慎,如履薄冰,还总是得罪人,惹人生厌。


    连朋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。


    其实,慧慧今天就是想借上摘麻麻花与文景交心的。


    遥想读小学时,她与文景总是粘在一块儿,彼此之间坦坦荡荡,从来没有什幺嫌隙。


    现在都懂事了,怎幺倒变得别别扭扭、疙哩疙瘩呢?陆慧慧觉得自己有一肚子话想向文景倾诉……。


    走到文景家的街门口,慧慧又有点儿迟疑和胆怯。


    她不知道文景和吴长红是否安排了约会,又不能确定文景讨厌她到什幺程度。


    正在这时候遇上了去大队饲养处喂牲口的吴天保,慧慧便忙打招呼:“去马圈儿?”——人们习惯上把饲养处简称马圈儿。


    吴天保嗯了一声,突然站下来盯住慧慧傻看,老鼠似的小眼里满是深意。


    慧慧自从上了垦荒工地,早起迟睡不修边幅。


    蓬头垢面象个男孩子似的。


    今天歇工,认真梳洗一番,便是与平日大不相同的风韵。


    玲珑的草帽下是黑油油的短发辫,碎花的白底子布衫映衬着一张红扑扑的脸。


    一双眼熠熠生辉、青春焕发。


    特别是脚下又穿了她爹的高筒子雨靴,显得个子更高了,身条儿更细了,亭亭袅袅的出水莲花似的。


    吴天保便想起了吴庄青年们在饲养处扯闲篇时的议论:吴庄三大美女各有各的韵味儿,远了陆慧慧,近瞅赵春玲,不远不近看文景。


    但是,爱开玩笑捉弄人的吴天保却故意绷了脸,一本正经道:“好好的人,怎幺是去马圈儿?”慧慧仔细一想,意识到自己在这几代赤贫的饲养员面前又犯了忌讳,急忙前后了了,陪情道歉说:“对不起,天保叔,实在是惯性、说溜嘴了。


    ”吴天保却把脖子一梗,说“什幺叔?辈分也不对吧?”其实,一个姓吴一个姓陆,本来无所谓辈分。


    但书生气未脱的陆慧慧根本不懂这些,便虚心地问:“不是叔?那、那是爷?”吴天保这才哈哈大笑道:“你怎幺就好当孙子呢?是哥,叫天保哥!”慧慧搞不清吴天保到底是与她平辈呢,还是故意戏弄她,窘红了脸,呆呆地再不言语,直到文景的弟弟去上学,蹦出来与她撞个满怀,她才知道吴天保早扬长而去了。


    吴天保的随意和轻松,让慧慧更感觉压抑和沉重。


    好当孙子?可不是自己时时觉得低人三分!如果就个人品格和文化素养而论,慧慧胜过他十倍、百倍。


    可是就因为两人的母亲家庭出身不同,人家却活得洒脱自如,甚至象脱缰的野马,放荡不羁。


    慧慧却如同囚徒的子孙,走在替先人赎买深重罪孽的路上,时时设防、处处小心,因为在她的生活中布满了“地雷”。


    想到此,种种的懊恼、悔恨便一齐来折磨着她那颗阅历不深的年轻人的心。


    她的心情一下象老天一样变得悲伤而阴沉。


    她感觉自己不过是一块被人利用、或戏弄的擦桌布,丢掉她或拿起她实在无足轻重,在别人只是转瞬即逝的念头。


    她突然不想去约文景了,掉转身就往自己家走。


    到底回去以后干什幺,她自己也说不清楚。


    “慧慧,怎幺不去找文景呢?”文景的爹陆富堂出来了。


    陆富堂的粗嗓门把慧慧吓了一跳。


    “我本来要叫她去摘麻麻花的……”慧慧这才想起自己的初衷。


    “唉。


    她娘的病又犯了。


    ——恐怕今天去不成!”陆富堂扛着锨踏着雨靴,大约是要照看自留地去。


    于是,慧慧又少情没绪地踅回到文景家。


    她想:既然知道富堂婶儿的病犯了,不去看看是不礼貌的。


    未进家门,就闻到一股酒味儿。


    原来是文景正给她娘扎针呢。


    炕头展着本《新针疗法》手册。


    富堂婶儿闭着双眼横躺在炕边,她的小腿上,手腕上都扎着明晃晃的银针。


    文景正撩起她娘的底襟,在她娘肚上比划着,全神贯注地念叨着寻找一个叫“中脘”的穴位。


    “啊呀,文景真胆大!”慧慧惊呼道。


    她看见文景从针包里选出一根三寸长的银针,不停地擦拭。


    前几年邻村驻扎的解放军曾培训过赤脚医生,吴庄的革委会派了几个心灵手巧的团员尖子去学习,十天的短训班,大多数人就了小菜了,想不到陆文景倒象模象样儿干开了,这着实让慧慧大吃一惊。


    同伴的这种惊人举动使慧慧的郁闷得到些排遣,慧慧几乎忘掉自己的忧伤了。


    “慧慧,好长时间不过来了。


    ”文景的娘大约是怕针,睁开眼看看慧慧,打过招呼后又把眼闭上了。


    “听富堂叔说您病了,过来看看。


    ”慧慧说。


    “哟,这一身打扮。


    ”文景也瞥一眼慧慧,笑着回敬了朋友一个惊喜。


    多少天来,文景第一次在慧慧面前露出笑容,用笑意来表达自己的谅解和友善。


    慧慧忙摘下草帽,解释说原本是叫文景去摘麻麻花的。


    想不到富堂婶儿病了,也就打消了上坡的念头。


    她立即找个脸盆洗洗手,一会儿替文景递酒精棉球,一会儿替文景摁她娘的衣襟,打起了下手。


    只要文景不给她脸子瞧,她就居处自由了。


    “您觉得咋难受呢?”慧慧关切地问。


    “唉呀,每到春秋两季我这病就寻来了。


    饭后泛酸水,饭前是火烧火燎地肚疼。


    就象孙猴子钻到肚里变了个会跳的疙瘩,一滚一滚地跳。


    有时让文德站在肚上,踩住那猴头,反而倒好受些……。


    ”寂寞的病人好容易遇到关心的体己、便喋喋不休说个没完。


    “咋没看过?那一年你富堂叔领我到县人民医院,跟人家一说咱这症状,医生就让护士端来些白糊糊(钡剂)叫我喝下,查了半天,说是十二指肠溃疡。


    ——就是靠近胃的肠子上起了个疮。


    说是吃野菜、蒲根弄的。


    唉,老天爷不开眼,咋让咱当家人得了个不死不活的富贵病呢?说是不能多吃不能少吃,不能迟吃不能早吃,饭要定时定量;不能吃冷不能吃热,不能吃粗不能吃辣,要吃软食吃流食;不能受冷受潮,不能干重体力活儿,只能干些轻活儿。


    你说秋凉了收秋,粮食堆在生产队大场里,大家伙儿一起打连枷、绞风车,你手软一下行吗?后来又引进了脱粒机,更是没偷懒的空儿了。


    再说大田里种的都是高产的玉茭、高粱,又怎能吃到细粮呢?……要不我怨文景,那天突击队吃包子,她忍着饿给我剩了半个,晚上回来又饿狼似的猛吃。


    慧慧、文景啊,你们可千万不敢饥一顿饱一顿、迟一顿早一顿,暴饮暴食不顾身子,闹下灾病可是自己受疼痛!——啊呀,麻、麻。


    对,胀、胀;好、好,扎住了。


    ”强烈的针感扎住了患者的唠叨,文景娘便闭目养神体会针感在体内的运行。


    慧慧无比神往地看着文景的提插捻转。


    “好、好,象有电流一样热呼呼地传到腿下去了。


    ”文景娘的脸色由黄转白、由白转红。


    女儿的治疗显然在起作用。


    “想学吗?我教你。


    ”文景对慧慧说。


    慧慧竭力掩藏自己的跃跃欲试,讪讪地摇一摇头。


    “学吧。


    慧慧。


    ”文景娘也打劝她。


    “唱歌呀,跳舞呀,念报呀,翻地呀,热闹是热闹,红火也红火,但那都不是过日子的真本领,学下这可是受用一辈子。


    多一条活路哩。


    ”文景的娘一厢情愿地劝说。


    不料说到慧慧疼处,她突然低了头呼哧呼哧地哭了起来。


    她一边哭一边含糊不清地说:“那一年文景去接受培训,我就很想去,可这样的机会哪儿能轮到我?后来我弟对我泼冷水说:‘绝了这想望吧。


    听说扎针也会扎晕人的;人家文景扎晕人最多是技术问题,姐姐你扎晕人可就是立场问题了’……。


    ”说到此陆慧慧哭得涕泪滂沱,痛不能言。


    陆文景和她娘百般解劝,也控制不住慧慧那倾盆般的泪雨。


    陆文景用一只臂膀搂着她的双肩,另一只手不停地替她擦泪。


    她感到慧慧的整个身体都在震颤和悸动。


    从她起伏的胸襟、冰凉的双手中文景体会到这是积压已久的悲凉和深痛。


    她万没想到慧慧会这样地自悲自怜。


    “慧慧也太要强了。


    出身地主的丑妞儿难道就不活了?”陆文景私下琢磨。


    家庭出身是中中农,社会关系又清白的文景凭着自己的秀外惠中,总是人捧人敬,根本没有这样的切肤之痛,所以她觉得慧慧实在是夸大了自己的难堪和窘境。


    既是共青团员,又在青年突击队挣着高工分,能争取到这两项该知足了。


    倒是文景的母亲感同身受,抽抽咽咽陪着慧慧不停地掉泪。


    (待续)
没看完?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,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,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?点此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