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返回书页 | 我的书架 | 手机阅读

龙腾小说吧 -> 其他类型 -> 圈套(下)

第二百八十三章 日记33

上一页        返回目录        下一页

    某月某日 天气晴 心情无麦子以不可阻挡的姿势进入成熟期,不管如何瘦瘪,麦子必竟是存在的。「请记住邮箱:ltxsba @ Gmail.com 无法打开网站可发任意内容找回最新地址」悠闲一年的镰刀也开始磨得锃亮。


    大机器都在外面操作,我们这里地块分散,收成低,大家还都是手工操作。


    我回到家时,麦田里正忙得如火如荼。母亲大病初愈,我必须回家帮忙。我家的亲戚也过来帮忙,几亩多麦子很快割倒,拉回,堆放在麦场里晒着,只等打麦了。


    我伯我叔家的麦子也都堆放在场里,满满的占了一大场。打麦子有专用的机器,小四轮拖拉机后面带一个石磙,绕着麦场一圈接一圈的跑,靠轮子和石磙的捻磨力把麦粒脱掉。有人专门做这生意,一场麦子二三十元钱。由于是收麦高峰,机手异常的忙,打场的需排队挂号。我家预定了村里的一个机手,要等到午饭时才轮到我家。我先回家了。


    母亲正准备午饭的时候,我忽然听到一阵极其刺耳的喊叫声,那是人类在极度恐怖时发出的歇斯底里的呼救声。我疾速冲到村口,向麦场的方向一望——火!赤红的烈焰从白花花的麦田喷射而出,浓浓的黑烟直冲云霄。几条淡淡的人影在火光前跑动着。我只觉小腿肚子一阵阵痉挛,我从没见过这样可怕的场面。


    失火啦!失火啦!快到麦场救火啦!快到麦场救火啦!村里妇女、孩子、老人几十口人奔走呼号,小村开了锅似地沸腾起来。谁家的?看着火头距我家麦场很近,怎么办?我立即返回家,扯下一条床单,在水缸里浸透,抱起来就往麦场跑。


    大火就发生在海大爷家,他家麦场与我家紧挨着。火势凶猛,几丈高的火焰“哄哄”怪叫着,灼热的气浪一层层向外冲击,使人很难靠近。风也为火作势,把高高的火柱从半空卷折下来,伸长脖子去舔周围的麦子。地上的麦子“噼噼叭叭”响着顺风漫延。我家的麦场仅隔一条田埂,大火随时都会扑过来。没有水,很难阻挡火势。


    本家的一个堂哥把我带来的湿床单抖开,披在我家距火最近的一堆麦子上,这办法显得很幼稚。那些早巳在骄阳下干透的麦子,本身就蕴藏着烈火脾气,现在正好有旺盛的火种来引燃,什么力量能阻挡它们的燃烧呢。极短功夫,残忍的烈火就扑到我家的麦场里,垛着的、铺着的麦子都开始燃烧起来,风缠着火,火绕着风,无数的火蛇在可怜的麦子上狂舞,枯瘦的麦子在烈火中痛苦的呻咽着。


    母亲开始大哭起来,“仁慈的主呀,您咋能让麦子着火呢,都烧了让人吃啥,没了麦子俺可咋活……”她边哭着边从麦场里抢出一把麦子,她可能吓昏了头,竟没看到手中的麦子正冒着火花。父亲一把夺过来,扔进燃烧的麦场里,他怕把火引到别家。“俺家的场是保不住了,大伙招乎其他的吧。”他黎黑的面孔烤得通红,象燃烧的炭。更多小说 LTXSDZ.COM


    在众人的奋力抢救下,火势最终得到控制,只烧了我家和海大爷两家的,没有漫延更多。


    白白的麦子渐渐变成黑黑的灰烬,烟气里飘散出焦糊的香气,是麦子的魂吗?我呆呆瞅着失火的麦场,耳边一直响着母亲沙哑的哭声。哭声突然断了,有人大喊医生,母亲昏过去了。悲伤的不止我一家。不管牵连没有牵连,人们的眼里都含着悲伤。火场边,孩子们的“哇哇”啼哭声,妇女的嚎啕大哭声,叫嚷声,奔走声充斥我的双耳,亲人们泪水横流的悲伤面孔,烈火施虐的凄惨场面,塞满了我的双目。我不忍听,不忍看,可又无能为力,我没有流泪,泪水能起什么作用呢?我只有默默乞求,快快熄灭吧,烈火。


    麦子是农民半年多的血汗,是农民一年的口粮,烈火却不知疼惜,一把火就给抹尽了。很多人说,一场火下来至少五年爬不起来。


    我非常伤心,但伤心于事无补。我要努力,我要奋斗,我要改变这一切!除此我还有什么办法呢?


    某月某日 天气晴 心情悲伤失火的消息传出去很快,村里的邻居们都知道了过来安慰;我家的亲戚都知道过来了安慰,我舅舅还送来了几袋新麦子。


    失火的消息传到村大队,传到乡政府。由乡书记亲自领队,带领几位乡干部过来慰问了,他们在余烟未尽的麦场边召开一个现场教训会。受灾的妇女孩子从村里一直哭到会场,希望哭声能唤来更多的救济。


    乡书记深表同情的说,“……眼泪是解决不了问题的。你们的受灾问题乡里各级领导都很重视。群众们的疾苦乡里不管谁管呢?这是新社会,再不同旧社会,烧了麦子就得沿街讨饭。社会主义社会就是要一方有困难,八方来支援,全乡人民都会向你们伸出援助之手的。乡里领导决不会让乡亲们挨一口饿的。对于你们的公粮减免问题,乡里一定要再召开一个专门会议,好好研究研究……”


    失火的消息传到县里,县保险公司的来了,他们考查完灾情后,说我们乡用公粮钱投了五分钱的保,烧毁一亩麦可得五十元的赔付金。村里人都不知道。这可是天上掉下来的救命钱啊,想不到乡领导还行了这样一件善事。有人反倒懑怨了,每年交那么多公粮,咋就小气巴巴地只投五分钱的保,要是投一角或更多的保,再加上免交公粮,受灾的反倒“发”了。谁也没有这份心情烧了自家的麦子占国家的“便宜”。


    某月某日 天气晴 心情无场里的麦子都烧了,还有地里的,扫扫拾拾,又拉两小车。


    麦场没有了,借村里邻居的一小块空场地。


    麦子很少,摊在地上只是薄薄一小片。父亲准备打场,用自家的牲口,自家的石磙。


    就那么一点点,不是很费事。我小声说:“还是借人家的用用吧,只那么一点。”


    父亲回答:“只要有一棵麦子,石滚子照样滚动。”这句话我曾经听爷爷说过。


    石磙子放在屋角,一年没用,四周的木框已腐朽变形不能使了。父亲忙活半天重新打造一个木框,套在石磙上再牢靠不过。牛套落满灰尘,父亲用抹布搽得光亮。给黄牛(这是给我预留的学费)拌一大顿草,草里掺入两大碗麸子,好让牲口上场。整整一年没有进场的老牛,吃足喝饱,套上光亮的牛套,拉起崭新的石磙,在薄薄的麦子上欢快地小跑。石磙碾过,地面微微颤动。


    打场不仅仅脱尽麦粒那么简单,打场是表示收获的一种仪示。()


    我站在麦场边,看着忙碌的老牛和石磙,还在品味这句“只要有一根麦子,石磙子照样滚动”。为了一棵麦穗,而让几百斤重的石磙成百上千圈的转动,成本不是太大了吗?假若付出一百份汗水,只获得—份微不足道的成果,假若花一百元钱,只买到一元的东西,不是太不合算了吗。而如果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,你愿不愿为此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呢……这并非有什么深奥的哲理,只是一句农民代代相传的农谚,只有真正的中国农民才可能体会个中味道。我在琢磨。


    某月某日 天气 心情该交公粮了。今年天旱,收成不好,公粮却不少,即便加上农业减税,人均还一百多斤。


    象往年一样,村里人没有先交的,默默等待。


    象往年一样,乡里早有对策,开一辆大汽车,来十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,不定期到各村突击收粮食,挨门挨户,见粮食就往车上扔,没粮食就牵牛羊等值钱东西,逼你如数交够。这伙人到哪村都弄得鸡飞狗叫,人心惶惶,乡里称之为“下乡催粮工作小组”,村人则称之“二杆子工作队”。也不知哪天轮到我村,村里人开始做准备。


    麦子失火的,乡里肯定不再征收公粮,有人想到这点,就准备把麦子藏到我家。爱军爷家的麦子拉过来了,三大爷家的麦子拉过来了,二峰家的麦子拉过来了,我家空荡荡的仓房很快堆满了麦子。


    父亲说后面的老屋还能藏一些粮食,让我去后屋收拾收拾。我家搬到前面的新家已经6年多了,老屋不知道破成怎样了。


    我到村后的老屋去看。


    老屋确实太老了,土院墙倒了大半,院里的杂碎东西已腐烂,屋墙往里风化很深,瓦垄上丛生着干枯的藁草。


    屋里面的情况定不会比外面强,我打开门进去。一股冷气扑面而来,我打了一个寒颤,好大功夫才定下来。剥落的墙壁上粘满灰尘,几张破洞的蜘蛛网悬挂在黑黝黝的屋角,堂屋里仅剩下一张破旧的长桌,桌上还有几件被遣忘的东西,一樽残碎的观世音,一摞虫蚀鼠咬的马列毛经典书,都蒙着厚厚一层灰尘。地上凌乱散落着一些腐烂的莱叶,冬天这儿是白菜储藏室。除父亲时不时来光顾一下外,大概再没其他人来了。


    我无意间向西偏房一扭头,诧异极了。就在对面墙壁上,在几缕阳光的照射下,分明贴着一张光洁的画。怎么会独独留下一张完好的画呢,什么画呢?我不由走过去。


    哦,原来是……一看到画面,秘祟敬的感觉,突从心底升腾起来,我肃起敬起畏了。


    这是一张宽幅的面部特写画。梳得齐齐整整的大背头,宽阔饱满睿智的额头,含着希翼坚定的双眼,脸庞,唇角处独特的小黑 痣 ……好亲切。记忆中的他大概是我最早认识的陌生人,小时候母亲常带我来他面前,给我讲他的故事,说他是天上文曲星下凡……小小的我总爱举起小手触摸他唇边的痣,当然那只是一副画,想与他说几句话,但他总是以历史的沉默注视着我。


    我又下意识地伸出手指,轻轻一触画中人的唇角,同儿时一样的感觉忽然充斥全身,说不出的亲切。这时我才发觉,画面竟极其洁净——刚刷过似的一尘不染——怎能让灰尘碰到他圣洁的脸呢!


    我恍然悟出个中的道理,这样的画像并不稀罕,可以说全中国都在流行,在最尊贵的money上,在每天人与人交易的手中……成为最时髦的图象,让人不解是敬仰还是“附庸风雅”。


    但一个老实巴脚的农民把一张陈旧的画像张贴在灵的位置,谁能说他也是迎合“时尚”呢?绝无此意。即使满天的音响都吹颂他为救世主、红太阳,又怎能比一个沉默寡言的农夫隔几天望他一眼更虔诚呢。


    我扶摸着窗栏栅,望着斜射而来的几缕阳光,心潮澎湃。一个终日为生活操劳的人,如果再没有一点心灵上的寄托,那活得不就更苦累更麻木了吗?我平常回家见了父亲,谈活不多,我知道我与父亲之间还是有那么一条沟,历史的沟壑,1949和1978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历史意义。同样,麦子的地位也因不同的历史给赋予了不同的社会地位。


    我不知道这“圣”的老屋能否保佑邻居们那可怜的麦子。


    某月某日 天气 心情听说保险金已经发下来了,只是要到乡政府去领。


    大伯和海大爷他们以前去了两次没有领来,今天终于领来了,据说是从某个乡领导手中。我们家共烧毁了约十亩麦子,按说该领五百元左右,可大伯只领来两百元,海大爷家也是只领回一小部分。


    怎么会事?我问。


    我听他们叹气说,全当没有投保。又听其他人说,啥时候都是当官的落大头。


    怎么会这样!连老百姓的保命钱也可扣!


    我感觉有人在我洁白的灵魂里重重的波上一桶墨汁。
没看完?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,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,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?点此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