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返回书页 | 我的书架 | 手机阅读

龙腾小说吧 -> 历史军事 -> 定居唐朝

第七卷_第581章 赈灾之策

上一页        返回目录        下一页

    “你呀!”

    李二叹了口气,看薛朗一眼,却没多言,转而说起薛朗的疏奏来,抽出第一份,神情严肃:“我想细细听幼阳解说一下,关于旱灾的疏奏。更多小说 ltxs520.com”

    “喏。”

    薛朗在心里理了理言辞,道:“近半个月以来,臣经常在城中和城外转悠,因关中大旱,京城附近流民已越来越多。如此多的流民聚集,对治安、赈灾能力等都是一桩巨大的考验。干旱是持久的灾难,并非几天或是一月便能解决,朝廷又不能不管治下之民,若是短时间内,开仓放粮以赈灾倒还行,若是时日长了,治安、粮食等,当如何调集?压力太大!况且,今年又有蝗灾悬于头上,更是难上加难。”

    李二拧着眉头,心有戚戚的点头:“我与朝中众卿家近日也在朝议此事,蝗灾、旱灾皆非易事。如今天下户数,比之前朝文帝时期锐减许多。特别是冀鲁豫等地,兵灾连绵,刘黑闼两次作乱,强征壮勇,十室九空并非虚言。人口户数关系赋税,事关天下社稷,值此时机,与民休养生息方是正途,只能轻徭薄赋。可天不与我,旱灾、蝗灾……还是发生在关中!”

    小李真是满面愁容。关中历来便是产粮之地,人口众多,农利、水利设施完善且成熟,关中稳则天下可定。谁知他刚登基就遇上关中大旱,旱灾并蝗灾,简直雪上加霜。

    “关中绝不能有失!”

    小李说得坚决。

    薛朗认同的点头,沉声道:“确实不能有失,最重要的是,民心还不能乱。只是,但凡大灾大难,要完全保证没任何事情发生,很难。所以,臣的办法是,与其让他们生事,不如把他们调集起来做事。反正都是要赈灾的,不如以工代赈,有事做,有收入,有奔头,生活不止于绝望,想来就不敢乱了!至于好吃懒做、借机生乱的,各地官衙并非摆设,从严从重从快的处置,惩罚之,震慑之,想来当不至于出大乱子才是!”

    李二目光灼灼的望着他,道:“细细说说这以工代赈!”

    “喏。”

    薛朗详细的解说起自己的疏奏:“臣近日在长安城内查看了一番,环境其实不怎么好。大臣家还尚可,普通民众和低级官员的家宅附近,环境堪忧。眼看已是春季,趁着天气尚不算十分炎热,昆虫还不算多的时候,臣建议,修整城中的排水沟。大灾之后当防大疫,这一系列的措施和准备当提前做好,若等事临头那就来不及了!”

    以往,薛朗不怎么喜欢乘马车,更不喜欢骑马,鲜少有外出的时候,即便外出,马车的布帘多也关着。实在是这长安城虽然是首都,京畿重地,但城中的路面其实还是土路。雨天泥泞,干天尘土漫天。

    在后世,除非是极个别偏远的山区路面,普通的乡村和城市的道路,不是柏油路面就是水泥路,鲜少有土路。薛朗这现代长大的,其实略有些洁癖。

    另外,长安的布局,里坊外墙的水沟,其实是排污的水沟,生活污水便是由这条沟排出。冬天还好,到了夏季,那气味儿……很是销魂。

    朝中大臣的宅邸附近,排水沟有仆役清理,生活环境还算可以。但普通低级官员和普通百姓乃至贫民区里,这事儿没人做,也没那个意识。

    这样的生活环境,自然各种传染病滋生,首当其冲的便是疟疾。一代名臣杜如晦便是死于疟疾。在这个时代,在最为繁华的首都长安,疟疾居然是很普遍的流行疾病。

    这些时日,搜肠刮肚的想以前看过的关于长安城旱灾和蝗灾的事情,方才想起疟疾的事情来。恰逢旱灾,流民遍布,薛朗才想出以工代赈的方式,把长安城内的污水沟清理一下,给污水沟上面通通加一层盖板。

    “……蚊虫叮咬,其实是很多疾病传染的主要途径之一。污水沟里,有积水,蚊虫最喜欢在这些地方产卵,臣建议的措施很简单,加一层盖板,能有效地杜绝蚊虫滋生和污水横流的情况,减少传染性疾病的爆发!”

    薛朗说的很细致,通俗易懂……就算他想说的专业些,问题他也不会,只能从自己理解的角度给小李解释。

    拜蝗虫所赐,他已经在皇帝和朝臣中树立了对昆虫习性很了解的形象,现在对他所说的蚊虫叮咬会传染疾病的事情,李二深信不疑——

    有个耿直形象还是蛮有用的!

    并且,这事儿还有个好处!以李二的精明自然也能想到——

    整顿京城的卫生环境,实乃德政一桩!值此非常之时,李二其实很需要德政来彰显一下,不然,连绵天灾之下,他又是杀兄夺位登基的,被人说德不堪位不过是早晚的事情。

    薛朗的这个以工代赈有着一整套的计划,为了这个计划,他半个月之内跑了许多地方,长安城内几乎是跑遍了。

    他的计划很庞大,首先是把所有流民集中起来,登记所有人的特长,然后按照特长、技能分派人手,但凡青壮,皆需以劳务换取赈灾物资,不拘衣食。直接赈灾的粮食,朝廷优先照顾老弱病残。

    调集朝廷各部的力量,上至三省六部九寺五监,下至太医署等,全都要行动起来。朝廷也可以接受私人捐赠,捐赠者皆记录名册,刻功德碑。只是,所有的捐赠物资,需由朝廷统一调配,不禁私人赈灾,只是,私人赈灾也须听从朝廷调度。

    大部分措施都是薛朗学后世现代赈灾的流程和措施,只是调整了某些不适应这个时代的措施。这种时候,就现出古代的好处来,起码,官服拥有绝对的权力,措施施展、管制效果比现代好,现代资讯太发达了,有好处,也有坏处。起码,大灾面前,满天飞的各种谣言就是拖后腿的东西,实在百弊而无一利。

    李二是个果断的人,听明白了薛朗的计划,便直接下令:“传三省六部九寺五监所有朝臣进宫议事。”

    “喏。”

    宫人飞奔而去。

    即便今日不是休沐日,要集合所有部门的官员议事,也需要一段时间。趁着等人的功夫,李二拍拍另外一份疏奏,道:“赈灾的疏奏准了,细节与分派待众卿家进宫之后再细论,趁此空闲,幼阳且细细说说这报纸又是何物!”
没看完?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,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,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?点此举报